本网讯(记者 黄柏琪)8月18日-8月23日,土木工程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前往韶关市始兴县周前古村,开展“古韵新智,绿建未来”主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文化宣传片拍摄与全域地形测绘等方式,为古村落文旅开发提供数据支撑与宣传助力,以实际行动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号召。
在周前村党委张国华主任的带领下,队员们首站来到党群服务中心,系统查阅了村落历史档案、建筑图纸与地方志资料,深入了解周前村作为明清古村落的文化底蕴与空间格局。张国华介绍,古村现存戏台、艺术公社(前身为清凉寺)等建筑群体,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也承载着地方集体记忆,但其保护与利用仍面临现实挑战。
随后,团队与村党委工作人员围绕古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展开座谈。张国华指出,“古戏台梁架结构出现老化,艺术公社空间利用率低,亟须专业力量参与修缮与功能重塑。”队员们基于土木工程和测绘专业背景,提出“数字化存档+沉浸式导览”方案,希望通过高精度测绘与文化宣传,为古村注入新活力。
座谈结束后,团队进行实地踏勘。张国华沿核心游览线路,为大家讲解古戏台的建造工艺与艺术公社的历史演变。队员们边听边记录,同时使用高清摄像设备多角度拍摄建筑细节,累计采集4K超清视频素材超过100分钟,并对村内主要景点完成初步定位与地形预勘察。
队员与村党委工作人员交流古村保护方案(刘家鑫 提供)
次日清晨,突击队分组开展全域地形测绘。借助RTK测量技术,他们在村落关键区域布设多个控制点,系统采集建筑立体坐标与高程数据。测绘过程中,队员还手绘记录了砖雕、木构、瓦作等特色构造细节,为后续复原设计提供依据。经过连续两日作业与数据处理,团队最终绘制出一幅全域彩色导览图,清晰标注艺术公社、古树观景台、现代咖啡馆等打卡点位和推荐游览路线。
突击队员使用RTK设备进行地形测绘(刘家鑫 提供)
与此同时,宣传组队员着手剪辑文化宣传片。他们整合历史影像资料与现场访谈内容,以“建筑可阅读、故事可聆听”为主线,制作出5分钟的系列专题片。影片不仅呈现古建筑风貌,还通过历史介绍,还原古建筑与人文生活的紧密联系。张主任在接收成果时表示,“测绘地图与宣传片极大弥补了我们此前在数字资料方面的缺失,也为周前村后续推广乡村旅游提供了扎实基础。”他认为,高校学生的专业技术与年轻视角,为古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此次实践中,队员们不仅深化了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复杂性的认识,也将课堂所学的测绘、工程管理、数字技术等知识应用于真实场景。队长在总结中提到,“我们期待周前古村能借助这些资料更好地推进文旅融合,也希望我们的行动能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一线。”
测绘制成的彩绘地图(突击队 提供)
土木工程学院突击队此次赴周前古村的实践活动精准聚焦“百千万工程”县域文旅发展需求,依托高精度测绘数据与高质量文化宣传片,为周前古村的历史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注入科技动能。此行不仅有力助推了古村文旅资源的盘活与价值提升,长效赋能周前古村擦亮文化名片、吸引八方游客。更彰显了高校青年“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的担当,为“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及岭南特色文化传承创新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文字录入:杨文娟 土木工程学院;编辑:许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