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王紫岩 鲁丹凤)10月13日晚,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举办的2025级新生心理适应性讲座在校田径场上举行。

报告会现场(鲁丹凤 摄)
本次报告会主题为《培养韧性,有效行动——新生心理适应第一课》,由南方医科大学汤思尧博士主讲。汤思尧以个体在紧张时出现的对未来担忧的想法为例引出思维反刍的概念,当人反复咀嚼产生烦恼的想法时会出现内耗、行动力变差的情况,而心理韧性可以帮助更从容地面对大学生活。汤思尧提到,心理韧性包含承受压力、从压力中恢复、在压力中学习成长的能力。接着,汤思尧介绍了以下四种可以增强心理韧性的方法:一是与想法保持距离:不要将负面的想法当作事实,“思维反刍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我们过于认真的对待它”,所以要用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这些想法,专注于该做的事情。二是明确自身价值:价值是一种长远的追求,而非具体目标。价值是人生的导航仪,可以在面对重要事情时减轻内心的迷茫和焦虑。三是平衡接纳与改变:学会接纳客观事实、接纳自身的情绪和生活常态,把精力放在可改变之事上。四是采取有效行动:有了清晰的价值方向并且能够接纳与改变,接下来就是迈出脚步。在付诸行动时如果持有完美主义倾向就可能害怕自己做不好,从而产生拖延的行为,因此需要舍弃完美主义,培养优秀主义。从最容易行动的一步开始,每完成一步就鼓励自己,这样就能提升我们的行动力。最后,汤思尧还建议同学们如果自己不能很好应对心理上的问题,可以积极求助外界力量比如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

汤思尧博士担任本次报告会主讲(王紫岩 摄)

同学们认真听讲(王紫岩 摄)
讲座中,汤思尧以清晰的逻辑、实用的方法,为在场新生搭建起了理解与提升心理韧性的桥梁。本次报告会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这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一份送给所有新生的“心理行囊”。“韧”以应万变——这不仅是本次讲座的核心,更是送给所有新生的大学箴言。这一主题教导同学们不仅要学会在压力下复原,更要学会在变化中调整航向。
文字录入:学生工作处 陈晓怡;编辑:许晗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