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校园新闻   新闻详情

第二期教师人工智能专项工作坊成功举办——计算机教学中的AI原生融合实践

时间:2025-10-21 浏览量:14
分享

本网讯(记者 王佛琴)为持续推进《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施方案(2025-2030年)》落地见效,进一步提升教师运用Python编程与AI技术赋能课程教学的实践能力,10月18日,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统筹、计算机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承办的第二期教师人工智能专项工作坊,在B5-203计算机实验中心举行。本次工作坊以“AI技术改造计算机传统教学”为主题,吸引了计算机学院全体教师积极参与,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享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师搭建了AI教学创新交流平台。

本次工作坊紧密围绕“理解AI教学应用场景、掌握案例设计方法、探索课程创新路径”的核心目标展开。培训伊始,主讲团队系统梳理了AI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从技术逻辑与教学规律双重维度,解析了AI技术融入专业课程的核心要点,为后续案例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培训现场(王佛琴 提供)

在案例分享环节,讲师团聚焦《离散数学》《操作系统原理》《大数据开发语言Python》三门课程,带来了极具实操性的AI融合教学案例。

针对《离散数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副院长蔡沂展示了多种AI融合的实践探索:利用数理逻辑的方法,对大模型的文本反馈进行可信验证的初步尝试。通过命题规则配置专家系统,实现物联网智慧家居的改造。将集合论知识与关系矩阵和推荐算法结合,开发电影推荐等具象化实践项目。利用关系及其闭包表达,开发AI自动构建知识图谱的程序,从而提升学生对离散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在《操作系统原理》案例中,王佛琴重点讲解了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实现进程调度算法优化与页面置换算法改进的具体方案,通过模拟历史数据训练模型,实现对进程类型的精准预测与调度决策的动态优化,让传统操作系统教学更具创新性与实用性,该方法可应用于麒麟操作系统的调优项目式教学实践。

针对《大数据开发语言Python》,林武城介绍如何构建“API调用-编程开发-数据处理-可视化呈现”的完整教学链条,融入项目式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AI工具完成数据分析与汇报网页制作,兼顾AI入门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

蔡沂讲解《离散数学》AI融合案例(王佛琴 提供)

王佛琴讲解《操作系统原理》AI融合案例(林武城 提供)

林武城讲解《大数据开发语言Python》AI融合案例(王佛琴 提供)

下午的“实操交流与演练环节”将本次工作坊推向高潮。参训教师结合自身教学课程实际,尝试将AI技术与教学方法迁移应用到自身课程设计中。现场围绕“复杂模型简化教学”“传统计算机课如何升级讲AI”等问题展开讨论,碰撞出诸多教学创新思路。

最后,由郑赛赛、钟欣芳分别作为计算机系和软件系的代表展示了自己设计的课程案例。郑赛赛老师以机器人相关课程设计为例,详细演示了如何通过编程结合AI视觉识别技术,实现宇树机器人的走路仿真、机器人的避障实时优化和环境障碍物检测、人脸检测。钟欣芳老师则聚焦《软件工程需求分析》,展示了如何利用AI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自动化用户需求提取和优先级排序,通过案例模拟真实项目场景,引导学生高效完成需求文档生成与迭代优化,强化了软件工程教学的互动性与实用性。两位老师的分享生动展现了AI技术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引发参训教师的共鸣。

郑赛赛机器人案例介绍(王佛琴 提供)

据悉,学校将持续推进系列化、专题化AI赋能教学培训,聚焦不同学科特点与教学需求,不断丰富培训内容与形式,助力教师提升AI教学素养,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持续动力。

文字录入:姚淑姬 计算机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编辑:赵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