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章盼梅)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号召,探索工程实践类课程教学创新路径,10月31日,机械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金工实习》人工智能教学示范课在工程训练中心顺利举行。本次示范课以“智慧工具赋能实践育人”为主题,通过全流程嵌入AI技术,为师生呈现了一场兼具创新性与实效性的智慧教学实践,也为学院工程实践类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典型范例。

示范课现场(朱小明 摄)
由章盼梅老师牵头的《金工实习》作为工科专业学生夯实实践基础、培养工程素养的核心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常面临知识面广、工艺原理抽象、学生个性化需求难满足等问题。示范课上,《金工实习》教学团队构建的“四大图谱”——课程知识图谱、问题图谱、目标图谱与思政图谱,成为破解教学痛点的关键支撑,为AI技术落地教学搭建了核心框架。其中知识图谱系统梳理了金工实习涉及的机械加工原理、工具使用规范等核心内容,形成结构化知识网络;思政图谱则将工匠精神、质量意识等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

为提升教学互动性与服务延展性,团队突破传统模式:一方面开发卡通数字人教师,对微课资源进行实时动态补充,构建“人机共教、形象生动”的新型教学场景。另一方面研发课程教学智能体,支持24小时在线答疑与个性化指导,覆盖课后咨询、知识拓展等多元场景。此外,AI工作台集成实践模拟、学情分析、智能教案生成等功能,贯穿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到课后评价全流程,为教师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教学支撑。

微课视频截图(章盼梅 提供)
面对高校教学中学生思维固化,创新趋同的痛点,章盼梅老师在示范课上,生动演示了如何利用AIGC人工智能图像生成技术打破传统思维框架,激发创意思维与灵感,设计符合快速成型工艺加工的产品。该方法精准有效地发散设计创意,获得现场观摩师生高度评价。

AIGC助力快速成型产品设计(章盼梅 提供)
“本次示范课既是团队教学改革成果的阶段性检验,更验证了AI技术在工程实践类课程中的巨大潜力。”章盼梅老师表示,下一步团队将重点优化“四大图谱”与AI工具的适配性,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金工实习AI教学模式,持续推动工程实践教育向智能化、个性化升级。
文字录入:朱奥雪 机械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编辑:赵程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