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校园新闻   新闻详情

我校主办国际校企协同育人论坛 共探培养全球胜任力人才新模式

时间:2025-11-17 浏览量:28
分享

本网讯(记者 梁伟滔 戴思婷)1113日,秋高气爽,异木棉花竞相绽放,由我校主办,国际商学院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承办,外国语学院协办的2025年国际校企协同育人论坛在行政楼703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是我校首次主办全过程使用英语进行的国际论坛,展示出我校日益提升的国际化办学水平与搭建高层次国际交流平台的能力。论坛以“国际商务新形势:探索全球胜任力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为主题,汇聚了来自葡萄牙、美国、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与企业领袖,共同探讨国际商务教育创新与全球胜任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葡萄牙驻广州总领事馆(以下简称总领事馆)贸易与文化事务高级官员Mariana Amado da Silva女士、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学院(以下简称里斯本大学学院)Ricardo Paes Mamede教授、JOINCO Import & Export Ltd.(以下简称JOINCO公司)首席执行官Pedro Cunha先生、中国区负责人Tiago Mateus先生、广州市圣瑞吉贸易有限公司创始人Shyju Thumbrayil先生、广州瀚卓药业有限公司创始人罗文航等嘉宾与近200名师生参加了论坛。学校副校长刘洊波教授作欢迎致辞,校长苏成教授作论坛主旨报告,会议由国际商学院院长安然教授主持。

论坛现场(国际商学院 提供)

 刘洊波教授在欢迎辞中感谢来自不同国家的嘉宾齐聚我校,共同探讨产教融合的新模式。他指出,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产业链供应链正面临重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不断完善产业与教育联动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国际化人才支撑。

 随后,三位嘉宾用英文分别从中国高校、跨国企业、外国高校三个不同视角作主旨发言,阐明国际商务新形势下,全球胜任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

 苏成教授指出,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人工智能的普及将带来新一轮产业发展和变革。他强调,高等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契机,要将AI技术融入教学重塑课堂,使其成为能力提升和人才升级的重要引擎;要结合专业学院和产业学院构建跨学科、跨行业、跨场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未来产业对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需求。

葡萄牙跨国企业JOINCO公司首席执行官Pedro Cunha先生分享了JOINCO公司20年来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供应链体系的过程以及JOINCO公司当下全面推进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应用,重塑供应链管理、产品规划与决策流程的做法。他强调,JOINCO公司期望继续与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深度合作,构建以数字化为支撑、多元文化融合为特色的新型企业生态,为公司应对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全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里斯本大学学院的Ricardo Paes Mamede教授指出,校企合作使知识得以更有效地转化为社会价值,是当代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驱动力。他强调,校企合作的动因并非以利润为导向,而是助力与企业实现创新、效率与获得人才等战略性目标,因此,校企合作不仅能提升学术生产力,在更高的信任维度上可以促成更高质量的创新成果。

苏成(左上)、刘洊波(右上)、Pedro Cunha(左下)、Ricardo Paes Mamede(右下)发言

(学生传媒中心 李素莹 摄)

 三位嘉宾高瞻远瞩的主旨发言,给此次国际论坛指明了方向。在圆桌论坛环节,五位来自政府、产业与学界的嘉宾从各自领域的实践经历出发,继续在如何落实全球胜任力应用型人才培养具体做法上展开热烈讨论。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原主任刘保春博士指出:在不确定时代,唯“准备”是硬道理,他强调,在当今AI带来的世纪变革中,学生应持续学习,从“学习者”转变为“技能拥有者”;JOINCO公司中国区负责人Tiago Mateus先生通过AI对零售业企业转型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重塑全球零售业态的效能,期望未来能够涌现出更多的人才借助AI为零售行业开创未来。国际商学院副教授Ahsan Akbar博士指出,应对全球商业格局的变革,我们应重新审视传统教学模式,要在课程中融入更多的跨文化适应与领导力的训练,以提升学生职场适应力。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乔世燕副教授指出,人才培养应聚焦商务英语的专业性,推动“英语+商务”深度融合,培养出能够胜任跨文化商务交流的复合型人才。外国语学院教师Stacy Lynn Greer女士强调在AI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重视自主学习、跨情境问题解决及跨文化团队协作等人类核心能力。

刘保春(左上)、Tiago Mateus(右上)、Ahsan Akbar(左下)、乔世燕(下中)、Stacy Lynn Greer(右下)发言(学生传媒中心 李素莹 摄)

 圆桌论坛现场互动热度持续升温:台下师生们先以AI在国际商务中的落地场景为切入点,继而把追问推向未来挑战——如何缩小课堂知识与国际真实商务之间的差距?国际营销课程如何借AI工具实现效率跃升?每一次提问都兼顾技术前沿的锐度与教育本质的温度,思想交锋层层递进,观点碰撞火花四溅。

师生与嘉宾积极互动(学生传媒中心 李素莹 摄)

 论坛结束后,师生们纷纷表示透过本次全英论坛收获良多,国际商务教研室彭鑫怡博士表示,“本次论坛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国际化交流平台,各位嘉宾精彩的发言和新观点,为我的课程在跨文化情境设计与AI辅助教学方面带来了新思路”;国际商学院教师陈贤贤则表示:“各位嘉宾将最真实的产业脉搏带到本次论坛中,让我接触到业界与学界真实的多元观点”;国际商学院202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于泽人说到,“Pedro Cunha先生的发言让我了解到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拓展中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以及AI技术在个人发展和产教融合中的意义,坚定了我毕业之后进一步向国际商务领域发展的决心”;2024级会计学专业学生张欣婷则感慨道:“参与本次论坛如同经历一场思想的碰撞与视野的拓展,全英语的演讲不但提升了我的英语水平,还让我真切地理解到国际商务交流环境”;2025级会计学专业学生陆娅乔表示,“全英文的交流环境不仅锻炼了我的语言能力,更让我直观感受到国际化学术与商业合作的常态。这次经历像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互联的世界”。国际商学院国际学生李嘉雪(Nika)谈到:“本次论坛让我一次性领略到这么多位非常成功嘉宾从不同视角剖析国际商务鲜活做法,深刻体会到AI这一技术正持续重塑全球商业版图。AI不再只是辅助工具,而是未来职场的核心能力。”

 首次全英国际校企协同育人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校搭建了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校企合作平台,更从理念、路径与方法等多个维度,为高校探索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新思路。未来,我校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与产业的有机融合,致力于培养更多既具国际视野又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广州城理智慧与力量。

文字录入:黄凤娟 国际商学院;编辑:许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