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熊逸丰)10月15日下午,土木工程学院在A5-202隆重举办“砼筑未来”系列讲座——“结构施工图正向智能设计”,特邀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韩小雷担任主讲,2023级土木工程及智能建造专业、2025级专升本学生参与学习,现场互动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讲座现场(熊逸丰 提供)
韩小雷教授以行业变革背景开篇,通过对比四十年间土木工程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变化,指出智能化技术正推动行业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型。韩小雷强调:“智能建造是建筑工业化的核心,而结构设计的数字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起点。”这一观点引发了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深入思考。现场,韩小雷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共同探讨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讲座现场互动(熊逸丰 提供)
在技术解析环节,韩小雷重点展示了其团队研发的“小迅”智能设计软件的核心功能。通过实际案例,他生动演示了软件如何实现真实建模、自动布荷、智能指定与快速导模,并强调其“图模一致”的技术优势。例如,某医院项目仅用5天完成建模与计算,1天内输出全套施工图,充分体现了智能设计的高效性。
针对学生关心的职业发展问题,韩小雷建议:“掌握智能设计工具将成为未来就业的重要竞争力。传统设计院工作模式正在被数字化工具重构,提前熟悉行业新技术能为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在互动环节,学生们围绕软件应用场景、行业转型路径等踊跃提问,韩小雷结合工程实例给予了详细解答。
本次讲座作为学院学术系列讲座的第89场活动,不仅延续了该系列“聚焦前沿、启迪思维”的宗旨,更通过行业顶尖专家的分享,为学生搭建了与智能建造技术对话的桥梁。2023级学生李仕豪感慨道:“讲座让我意识到,未来工程师需要兼具专业能力与数字化素养,才能跟上行业变革的步伐。”
韩小雷,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高层建筑研究所所长,广东省超限高层抗震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英联邦特许注册结构工程师、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长期从事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教学、科研和工程设计,主要方向包括结构抗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岩溶地区高层建筑设计、施工工程问题;人工智能的区域建筑震损评估问题等。其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英联邦结构工程师协会中国设计大奖1项。
文字录入:杨文娟 土木工程学院;编辑:许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