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林泽梅)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新教师教学能力,电气工程学院在10月15日下午在B7-402开展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会,并于第9周开展了“聚焦课堂·提质增效”教学示范公开课活动。本次活动通过专家讲座、课堂示范的形式,构建“以老带新、示范引领”的教师培养机制,助力新教师从“站稳讲台”向“站好讲台”跃升。
专业引领:夯实教学基本功
15日下午,电气工程学院在B7-402室向近一年入职的新教师开展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会。华南理工大学退休教授、我校校级督导王克英担任主讲嘉宾,学院副院长沈娜主持该会议。培训会聚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系统阐述备课、讲课及教学水平进阶策略。

培训会现场(潘柏树 摄)
培训会上,王克英系统阐述了教学能力提升的完整路径,强调“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指导新教师在备课环节要深入研读教材知识体系,结合教学大纲要求精准把握学时分配与重难点内容,并通过助课、听课学习资深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规范PPT设计,避免文字堆砌,善用动画增强教学效果。针对讲课技巧,他提出“三段式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课程导入、知识讲解与总结提升的有机衔接,结合语言表达、课堂互动等实例解析,指导新教师在授课时注重时长把握、重点内容重点强调,并倡导通过启发式教学与持续反思实现教学水平的进阶提升。
课堂示范:创新教学展实效
为确保教学示范公开课实现专业全覆盖,电气工程学院选拔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突出的4位资深教师作为主讲教师,于第9周开展教学示范公开课活动。

教学示范公开课信息(林泽梅 提供)
活动期间,马海霞副教授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层层剖析课程重点难点,围绕“单相半桥电压型逆变电路”与“单相桥式电压型逆变电路”展开对比讲解,逐步延伸至“三相电压型逆变电路”与“三相电流型逆变电路”的拓扑结构与控制策略。她授课逻辑严密,注重启发,实现“讲—练—思”教学闭环。课堂互动积极,内容层层递进,在生动讲解与理论联系实际中提升了学生的原理掌握程度与工程分析能力。
马永良讲师在《电力系统规划》教学中,以清晰的逻辑主线,引导学生系统构建电网规划知识体系。课程设计凸显学生中心,教师并非简单传授概念,而是通过设置“输配电网规划流程异同”等关键问题,驱动学生思辨,并巧妙运用电力电量平衡、容载比选择等真实案例,将N-1原则、可靠性等抽象理论具象化。他在课堂上强调理论方法与工程实践的无缝衔接,通过层层递进的互动分析,有效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示范课现场(祁佳欣 提供)
据悉,本次系列活动是电气工程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专题培训+示范课”的多元模式,有效锤炼了新教师的教学技能,推动了教学经验的薪火相传与改革创新,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入了持续动力。
文字录入:林奕丹 电气工程学院;编辑:赵程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