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高睿一)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11月11日晚,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行政楼209会议室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融入课程示范课活动。校长苏成、副校长魏德敏出席活动,教务处处长张星明主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学校积极顺应这一趋势,制定并实施了《AI+课程建设质量认定标准》,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清晰规范。本学期,全校共申报AI+课程100余门,整体进展良好,部分课程已展现出较强的示范性。为此,学校专门组织了本次示范课活动,通过典型案例的展示为后续课程建设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AI+课程”质量。

示范课活动现场(高睿一 提供)
教学展示环节,四位教师结合所授课程分别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设计、实践环节中的具体应用,分享了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思考。

校长苏成讲话(高睿一 提供)
苏成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校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视为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他强调,当前工作围绕两大核心维度展开:一是构建“AI+教师发展”新模式,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学校将人工智能纳入教师发展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持续提供高质量专项培训,推动教师实现知识更新。注重教师在“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两方面的能力建设,要求教师不仅能应用人工智能工具,也具备对AI生成内容进行评估、优化与干预的能力。二是建设“AI+课程”新生态,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学校制定《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施方案(2025-2030 年)》,以AI+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推进项目式、研讨式教学,鼓励教师积累AI教学资源、开展AI教学研究,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以促进学风建设,形成良性循环。苏成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将推动教师持续学习,深耕将自然沉淀出优质教材、教研项目与教学成果,构建产教融合与知识内化迭代一体的AI+教学生态。
展望未来,苏成表示,学校将致力于形成“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科研能力提升”三者协同共进的体系,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人工智能融入课程示范课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学校系统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一项阶段性成果,标志着学校在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新形态、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文字录入:高睿一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编辑:许晗星
